一、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理论普及宣讲团纪实
为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深入了解蔬菜大棚种植,8月9日,官网欢迎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理论普及宣讲团来到永宁县政台村蔬菜温室大棚参观、体验,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
路途上,同学们欣赏着路边美丽的风景,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满怀着喜悦和好奇到达了蔬菜种植基地,一个个映入眼帘的大棚让队员们兴奋不已。队员们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的走进了大棚,政台村村民带领着大家详细的参观了每个大棚。在参观种植菜苗的大棚时,刚好看到了正在给菜苗浇水的农民阿姨,实践队员们好奇地上去向农民阿姨询问种植菜苗的方法及其生长过程,还有常见的病害虫防治等知识,阿姨耐心的为他们解答,通过阿姨们的示范讲解,队员们生动直观了解了平时能买球的app生活中常见蔬菜秧苗的培育和种植过程,亲身体会到了种植的辛苦和不易。
通过菜棚管理人员为队员们介绍得知: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它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有了这菜棚能买球的app才随时都能吃到一年四季生长的蔬菜,不再受季节的限制。团队成员跟随菜棚管理员进入大棚,管理人员为成员们介绍蔬菜播种日期、生长周期、收获日期,将食品质量与安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大棚蔬菜挂钩讲解,成员们收获满满。
走出校园、走进乡村。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都收获颇多,不仅了解当地乡村、农产品的发展过程,对蔬菜大棚的设施及相关特色产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切身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成果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所在。深刻的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辛苦,更真切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成员们也将秉持初心,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之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二、文法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纪实
8月15日,文法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成员前往吴忠市利通区民族团结示范村金银滩镇四支渠村进行基层入户访谈,从基层了解人民的生活变化,并与当地负责人及村民讨论了生活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四支渠村党群服务中心,协助村干部收集资料、整理数据。
金银滩镇四支渠村负责人表示,该镇一直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全镇发展大局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在不断建设发展中维护民族团结,有力促进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实践团成员充分利用地区发展模式下的策略,通过和村民们面对面聊天、亲身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等形式展开实践。在聊天的过程中,虽然能买球的app没有办法去体会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从他们的脸上能买球的app能够看到,生活中甜是多于苦的。实践团通过入户走访得知,金银滩镇四支渠村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后,镇子村委会村民小组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辖区内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更进一步,居民经常彼此交流蔬果种植、销售等经验,学习其他民族的歌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促进彼此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增进了情谊,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此次入户访谈帮助和引导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在党的领导下,金银滩镇四支渠村等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民族团结战取得的耀眼成绩,实践团成员表示,要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稿件来源:校团委
【实习编辑】李佳文
【网页编辑】郭智强
【责任编辑】杨尚文
【审核发布】刘兆侠